说起我们中国人起名,就不得不提其中的辈分。中国历史悠久,以资论辈自然也是由来已久。“辈分”又为“辈份”,清末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中写道:“你父亲叫我大叔,你是他的儿子,怎么也叫我大叔,只怕辈分有点不对吧?”
按辈分的话,就会发现很多年龄大的会叫年小的姑姑或叔叔,意思就是辈分大。虽然辈分这事放在今日这讲究社会公平的时代,辈分已经很少出现在名字上,尤其是90后开始。
有一种现象,就是当下重名的人是越来越多?
在古代的宗族文化中,一个人的名字是被赋予独特意义的。古人取名不仅讲究意义,更重内涵,还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后辈取名时还要避免用到祖先的名字,估计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才有了字辈一说吧。
上世纪90年代前生的一代人,名字中还是会有辈分出现的,90后出生的人大多都不会再用辈分了,我是90后,前面的姐姐有用辈分的,可我和哥哥都没有用,自此以后的小孩都没有再延续家族辈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思维也再发生变化,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再受字辈观念的束缚,对于名字的意义、内涵都不讲究了,朗朗上口即可,所以类似丽丽、婷婷、娜娜这样通俗简单的名字,在90年后出生的人群随处可见,而且重名的人也是很常见的。
追求名字自主权与家谱的传承相比的话,后者意义更大些,你觉着好听的名字,保不齐十年后就烂大街,比如当下的“梓”、“涵”、“萱”等字,梓涵、子轩、欣怡满大街跑,随便叫一下,就有七八位孩子答应。
字辈,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那么,古人是如何给自己家族取辈分的呢?
辈分,是族谱上约定俗成的,有史以来不可轻改。而且自古大家重男轻女的思想,让一辈分主要体现在男丁中,而女子则不可入宗谱,女子起名自然没那么讲究了。家族取辈分归结起来大致有五种:
以家训论辈分,家训一般都是由本族中德高望重的人来撰写,以此来勉励后辈德行,常见的就是:忠、孝、礼、义、信、仁等。字面意思就是祖辈对后辈的期望,要求家族后世能够言行一致,行君子之道。这种辈分方式在古代常用于官宦世家。
以家族万事昌隆,传承不衰的一种希望,我翻阅资料后得知,这种取辈分的方式较为常见。中国传统文化,更讲究得是家族香火旺盛,简单来说就是人多力量大。这类常见辈分为:永、传、昌、盛、兴、延、继、承等。书香门第更爱之。
以美好长寿、吉祥富贵等含义论辈。常见的自然是:福、禄、寿、吉、祥、庆、贤等,是祖辈经商的家族取辈分的方式。
以感恩先祖和歌颂皇恩浩荡的字取辈。这个字眼自然也是好的,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据说只有祖上对国家有功,才能得以封赏,或是对本朝有重大贡献的家族。
还有一种取辈方式,是文人墨客爱用方式,就是盼望子孙后代能够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湖北《汪氏宗谱》中的辈分:“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辈分发展至今已达千年了吧,之所以历史悠久,主要还是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文化。虽然现在很多人不在用辈分取名,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维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千明文化愿帮助人们对中华传统的国学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地将古人的智慧运用到如今的生活中,把中华传统国学经典的养分散发出去,去感染更多有志的华夏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