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于姓的来源,姓于的名人

时间:2021-04-26 12:01:30 作者:文轩阁起名网 来源:文轩阁起名网
于 
一、 姓氏起源 
1、 源于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子孙后代,以国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述,周武王克商后,巨资分封制诸侯国,其第二个孩子邘叔封号在邘国,即今河南沁阳县北边西万镇邘邰村,之后,邘叔的子孙后代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省于氏,世称于姓纯正。    
2、 据《路史》所述,南海(大概非常今山东省西南及江苏苏北东侧地区)有于公裔孙,本为汉族人,随拓拔珪迁移至代北(大概非常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复姓),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展简体中文版改革创新时,修复为于姓。   
3、 为唐淳于氏忌讳换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所述,淳于大少爷孙,以国家名字为氏。唐贞观年里所定皇族战队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忌讳(“纯”“淳”同音词),复姓淳于氏改成于氏。到宋朝,又有一部分于姓修复淳于姓。 
二、 迁移遍布    
追朔起來,于姓的流源只有一个,既轩辕皇帝后人。做为于姓的发源地,最开始是在今河南沁阳县北边一带,并且起源于此处的于姓,之后变成于姓大家族关键的构成部分。大概上,各代于姓主要是在我国北方地区中部地区繁殖得更为兴盛。南北朝时期时,于姓才得到巨资南迁。至隋朝时,于姓在北方地区陆续产生了几个大的名门望族,后历经悠长岁月持续的繁殖迁移,终变成在我国的姓氏排名之一。据调查,各代于姓是以今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安徽省、新疆省等十一个地域。由此可见在历史上于姓也是在我国一个较为典型性的北方地区姓式。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忠肃堂”:明代贤臣他,任刑部尚书。瓦剌犯大同市,英宗被俘虏。徐珵力主迁都,他为了更好地转型发展我国,果断抵制。为了更好地防止瓦剌以英宗威胁中华,他就拥景帝继位,击败了瓦剌。没想到英宗回家后,听信谗言杀了他。很多年后才平反昭雪,谥“忠肃”。于姓还以“南海”为堂号。 
【郡望】 
河南省郡: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市,等同于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中下游,双自河、贾鲁河上下游地域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于氏,大约为于氏祖先邘叔的直系后人。    
东海郡:秦始置郡,治所在炎(今山东省炎成北)。西汉时非常今山东费县、临沂市、江苏赣榆南端,山东枣庄市、江苏省邳县东侧和江苏宿迁、灌南往北地域。此支于氏,应是春秋时期时于泰以后及西汉鲜卑人复姓万忸于氏改中国汉字单姓于氏的后人。    
河内郡:楚汉之时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涉西北),非常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含汲县)往西地域。此支于氏,亦为邘叔的直系后人。 
四、 古代名人    
他(1398-1457):浙江省钱塘江(今杭州市)人,明朝大臣,成祖年里举人,曾列任监察御史、督抚、兵部右侍郎。督抚河南省、山西省期内,翻案冤假错案,赈济闹饥荒,颇得民心。英宗时,宦官王振独断专行,官府腐坏。蒙古族瓦剌皇室也先率军进犯,明军发兵狙击,全军覆灭,英宗被俘虏,全国上下为此振动。一些诸臣认为南躲避敌,他力排众义,誓死捍卫在明,并拥成王为帝(景帝)。后瓦剌军破紫荆关直追在明,他亲自督战,枪杀也先,惨败瓦剌军。后官加少保,省长军务。英宗被释放出来后,于景泰八年启动“夺门之变”,抢回皇位。他被抓下狱,以“想要谋逆”罪被叛处死刑,世称“行路心悲,天地冤之”。宪宗明成化时,他被复官并赐祭,葬于杭州西湖三台山下。 
于慎行(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隆庆举人。万厉初历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因劾张居正夺情,引疾归。后起官,历侍讲学土、礼部尚书上下侍郎,累迁至礼部侍郎。万厉三十三年(1605),起掌詹事府,后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寻病卒。在史馆以念书为事,明习典制,全线贯通百易,与冯琦并为文学类重臣。其诗词弘丽,一时推为大格局。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文集》    
于公:南海炎(今山东省炎成北)人,以擅于决狱而出名,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也是千载佳话。

宝宝起名

立即起名

姓名打分

开始打分
所属栏目: 百家姓起名
所属标签: